音乐疗法
国外音乐疗法的发展国外音乐疗法起步较早,1890年奥地利医生厉希腾达尔发表了“音乐医生”的观点。1944 年,密执安州组织了第一个音乐治疗学会,1946年又在堪萨斯州国立大学开设音乐疗法的专科。于是,世界各国纷纷仿效,澳大利亚1959年有了音乐疗法机构,1969~1970年间,德、法、丹麦、芬兰等国也相继成立了音乐疗法组织。音乐能够治疗多种疾病,这已是不争的事实。
目前,在美国从事音乐治疗工作的国家注册医师有4000人,欧洲有数千人,日本20世纪80~90年代从美国学成归国创业的有50多人。中国的音乐治疗起步较晚,1979年美国音乐治疗博士刘邦瑞教授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讲学,第一次把欧美音乐治疗学介绍到国内,才拉开了我国音乐治疗学科建设的帷幕。中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音乐疗法,在不到30年的时间,我国的音乐治疗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发展。如:音乐电疗、疗养院精神院音乐疗法、对心身疾病的音乐治疗临床探索、对老年病的音乐治疗、对儿童智障的音乐疗法等。许多医疗机构也相继完成音乐治疗系统的安装使用。我国第一家独立的音乐治疗所也于1997年底,在中央音乐学院创办。1999年6月28日在国际禁毒日有“亲近音乐,远离毒品”主题的大力宣传。音乐那跳跃的音符已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,音乐治疗亦成为人们倍加关注的研究课题。
音乐助疗的机理研究
审美移情说
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,是审美的。在人们审美活动中,艺术形象因情而生,使审美主体感同身受,勾起欣赏者种种情感体验。音乐这种审美客体的旋律音色变化和节奏节拍运动过程,焕发出人类精神世界特有的魅力,音乐与医学的本质联系,正在于这种特有的魅力对人类心身的影响和作用。它在调动人们思维的记忆、联想、想象等各种因素时,唤起同感,引起人们共鸣。审美主体的情绪在音乐情态的诱发中,获得释放与宣泄,使积极的情绪强化、消极的情绪排除。甚至可以使原有的消极状态转化为积极情态,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,解除心理扭曲和紧张,创造自我治愈力的机会。因此,长期有效地欣赏音乐,可以解除人们不良的心身反应,陶冶性情,改变性格和情趣。
共振原理说
人体是一种耗散结构,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环境交换物质,输入
负熵流才能维持生命的运动。音乐就是一种作用于人的生理场与物理场的物质能量。它通过曲调、节奏、旋律、力度、速度等因素传递信息。这些因素具备一定规律和变化频率,音响振动作用于人体各部位时,会引起人体五脏六腑、肌肉、脑电波等的和协共振,促进各器官节律趋于协调一致,从而改善了各器官的紊乱状态,以解除疾病,促进康复。因此,掌握共振原理,根据病人具体的情形选曲,就可以配合病人的节奏、动作、呼吸,建立一种令人心安的持续关系。
神经活动说
现代科学研究表明:音乐可以通过人的听觉作用于人的大脑
边缘系统及
脑干网状结构,调节大脑
皮质,使人体的内脏活动及情绪与行为有良好的协调作用。当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时,会提高神经和神经体液的兴奋性,促进人体分泌有利健康的生化物质。如优美健康的音乐能促进孕妇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
激素酶、
乙酰胆碱等物质,起到调节血液流量和神经细胞兴奋的作用。
以上信息由太原科大失眠抑郁研究院提供,健康咨询:0351—6999992